北京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基金会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 (BEIJING)
国家开放大学
首页 » 捐赠心声 » 人物故事
“培优计划”受资助学生系列报道(三) 2025-06-12

编者按: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,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年全网办学“培优计划”评选工作。本期,我们聚焦四位入选学生,他们或深耕一域,或破界而行,却共享同一种信念: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的根系生出新的枝芽。在匠心的针脚与创新的梭影交织处,一幅关于文明的锦绣长卷正徐徐铺展。

高启富:在针线间编织匠心的教育引路人

2025092600001.jpg  

    高启富

24秋 行政管理专业

长春大学旅游学院 教师

长春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

“吉林省十佳制版师、工艺师”

“长春市职工带头人”

      “中国十佳时装技术奖”

深耕服装教育二十载,高启富将"经纬之道"融入育人体系,打造出"教、学、做"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。他主持开发的特色教材如同织布机上的经线,将工匠精神编织进每个教学单元;创新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则如灵动的纬线,在多媒体技术的渲染下,让课堂变成创意工坊。其学生曾在某次服装设计大赛中让评委眼前一亮——那个为追求完美"从面料选择到裁剪缝制都如同工匠雕琢艺术品一般反复打磨"的作品,正是高启富育人理念的具象化呈现。

技术是骨骼,艺术是灵魂。高启富提出"技术是实现艺术表现的手段,艺术为技术提供创意和灵感"的辩证观点。他强调创作需平衡工艺标准与艺术灵感:"严谨工艺是基础,艺术灵感是灵魂"。面对工业化冲击,他坚信传统手工艺教育具有独特价值,认为手工制品因其制作过程而愈发珍贵,既能传承历史文化,又能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。

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经历,让高启富对职业使命有了更深体悟。他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应突破传统认知边界,既要掌握现代技术,又要具备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化素养,他也始终践行着"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"的教育理想。

"每件服装都是行走的文化符号。"站在智能制造与人文情怀的交汇点,这位教育匠人始终相信,传统工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可以穿在身上的“文化代码”。他正用教育的力量,将工匠精神编织进时代的经纬,让每一根丝线都闪耀着传承与创新的光芒。

孙宪喜:在木屑纷飞中守护千年纹样

 

孙宪喜

24秋 书法学专业

创办成立年画非遗馆

“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

创新大赛优秀奖”

“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三等奖”

扎根鲁南民间艺术沃土十余载,孙宪喜以刀为笔、以木为纸,成为传统木刻水印版画的守护者与革新者。在他童年时,中国传统木刻水印版画承载着“祈福纳祥与道德教化”的双重功能,在电视未普及的年代,这些版画是宣传传统价值观的教科书。面对技艺日渐式微,他坚持“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,才能十年如一日”。为守护这份文化遗产,他先后为七十余幅作品成功申请著作权登记,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。

2019年的春天,小区菜地旁支起的木桌成了非遗传承的“方舟”。5岁的儿子握着毛笔,在油菜花香中写下第一个篆字,这让他笃信书法教育应从孩童抓起,并由此创办公益书法班。三年后,公益班里稚童的笔尖已能游走于篆隶楷行,孙宪喜知道,文化的根须正悄然扎进新土。

为让千年技艺“活在当下”,他研发出红宣纸版画专利,将现代人忌讳的白纸化作吉庆的绯红。刻刀下的题材也从古时孝道故事延展至科技进步、国泰民安的时代画卷。在他的工作室里,木版纹样正跳出纸面——手袋上的门神威风凛凛,T恤衫上的祥云纹随着身形流动,“传统技艺要想老树发新芽,得接现代生活的枝”。面对数字浪潮,他通过多个数媒平台公益授课,让千里之外的人用碎片时间学习非遗。目前,孙宪喜正筹备将所学心得凝成专著,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一代,让后来者看见,这代人手握刻刀刻下的不仅是版画,更是文明接力的刻度。

“胸藏文墨怀若谷”,孙宪喜像一盏守夜灯,既照亮千年技艺的肌理,更点亮无数人心中对文化根脉的珍视。

刘烺:跨界逐光的复合型人才

2025092600003.png  
刘烺  

24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

进化(海南)控股集团 总经理

四川省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

“2023年度国际会计杰出成就奖”

刘烺深耕财务领域二十余载,既能精准解读报表背后的经济密码,又善用专业视角在公共事务中建言献策。"用科学知识为政府建真言,为百姓传心声"的履职理念,在他提交的多份高质量提案中得到生动诠释。

当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财会行业时,刘烺展现出战略前瞻性。他提出"人本身的智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"的理论,强调"决策者需以'苟日新、日日新'的姿态构建技术应用新范式"。管理决策者既要善用AI提升效率,更需警惕“数据偏见”带来的系统性风险。他认为,财会行业的未来,不再只是算账报税,而是要懂技术、会管理、能决策。

同时,刘烺在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完成了"硬核"跨界。从财务专家到机械自动化学习者,从撰写经济评论到斩获钢结构建筑专利,他带着"单靠财会知识难以应对时代需求"的清醒认知,在理工领域开辟新战场。他笑称:“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有机会跨专业学习理工科知识,还收获了一个钢结构建筑专利!”

除了忙企业、跑项目、搞创新,他还曾担任过实验学院的教学督导员,曾获评为“在线学习之星”,刘烺以知行合一诠释终身学习真谛。身兼多重身份,刘烺将终身学习视作"对抗不确定性的利器"。在他看来,知识储备构建的笃定感远胜物质财富的堆砌。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交汇处,这位永不停歇的跨界者正以独特的知识图谱,书写新时代企业家的创新答卷。

李硕:以跳绳运动搭建全民健康桥梁

2025092600005.jpg  
李硕  

24秋 行政管理专业

2021年世界锦标赛车轮跳世界冠军、交互绳世界亚军

2021中运会跳绳冠军

全国冠军 16 个

从世界冠军领奖台到学校和社区的运动场,李硕用一根跳绳串起了两种人生角色。这位曾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赛场的运动员,如今以教练身份在绳索间编织着更宏大的梦想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,他积极组织比赛与培训,走进校园和社区开设课程,并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教材与视频教程,让跳绳变得可学、可练、可持续。

 谈及2021年世锦赛车轮跳夺冠时刻,李硕眼中仍会泛起光彩。当车轮跳团队以"与音乐完美共振"的表现征服评委时,他们验证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默契与坚持的力量。

从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,到带领团队成长的教练员,李硕经历了一次身份的深刻转变。“最大的挑战,是从关注自我转变为关注他人。”他开始研究每位队员的特点,因材施教,同时传授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训练方法和心理调节经验,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自我。

李硕希望跳绳不再只是竞技舞台上的亮点,也能成为全民健身的桥梁。当绳索划出的弧线连接起不同人群,这项运动才真正焕发新生。他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跳绳运动中,每一个人都能循着绳摆的轨迹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——或是突破自我的成就感,或是重塑身心的自信心,亦或是单纯享受多巴胺迸发的纯粹快乐。这位昔日的世界冠军,正以矫健身姿在竞技高峰与生活原野间搭建桥梁,让曾被奖牌定义的运动梦想,化作人人触手可及的健康星火。

当高启富的工匠精神织入教育经纬的课堂,当孙宪喜的刻刀在红宣纸上刻画时代图腾,当刘烺用跨界知识图谱打破认知边界,当李硕的绳索串联起全民健康愿景——他们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答案:文明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,而是要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,让专业知识穿透行业壁垒,让个体价值融入社会脉动。当这样的精神薪火相传,我们便能看见——真正的匠心,永远在守艺与焕新的平衡中,在破界与扎根的交响里,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史诗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75号 邮编:100039 建设维护:国开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微信公众号
“培优计划”受资助学生系列报道(三)

编者按: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,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年全网办学“培优计划”评选工作。本期,我们聚焦四位入选学生,他们或深耕一域,或破界而行,却共享同一种信念: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的根系生出新的枝芽。在匠心的针脚与创新的梭影交织处,一幅关于文明的锦绣长卷正徐徐铺展。

高启富:在针线间编织匠心的教育引路人

2025092600001.jpg  

    高启富

24秋 行政管理专业

长春大学旅游学院 教师

长春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

“吉林省十佳制版师、工艺师”

“长春市职工带头人”

      “中国十佳时装技术奖”

深耕服装教育二十载,高启富将"经纬之道"融入育人体系,打造出"教、学、做"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。他主持开发的特色教材如同织布机上的经线,将工匠精神编织进每个教学单元;创新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则如灵动的纬线,在多媒体技术的渲染下,让课堂变成创意工坊。其学生曾在某次服装设计大赛中让评委眼前一亮——那个为追求完美"从面料选择到裁剪缝制都如同工匠雕琢艺术品一般反复打磨"的作品,正是高启富育人理念的具象化呈现。

技术是骨骼,艺术是灵魂。高启富提出"技术是实现艺术表现的手段,艺术为技术提供创意和灵感"的辩证观点。他强调创作需平衡工艺标准与艺术灵感:"严谨工艺是基础,艺术灵感是灵魂"。面对工业化冲击,他坚信传统手工艺教育具有独特价值,认为手工制品因其制作过程而愈发珍贵,既能传承历史文化,又能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。

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经历,让高启富对职业使命有了更深体悟。他提出新时代工匠精神应突破传统认知边界,既要掌握现代技术,又要具备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化素养,他也始终践行着"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"的教育理想。

"每件服装都是行走的文化符号。"站在智能制造与人文情怀的交汇点,这位教育匠人始终相信,传统工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可以穿在身上的“文化代码”。他正用教育的力量,将工匠精神编织进时代的经纬,让每一根丝线都闪耀着传承与创新的光芒。

孙宪喜:在木屑纷飞中守护千年纹样

 

孙宪喜

24秋 书法学专业

创办成立年画非遗馆

“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

创新大赛优秀奖”

“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三等奖”

扎根鲁南民间艺术沃土十余载,孙宪喜以刀为笔、以木为纸,成为传统木刻水印版画的守护者与革新者。在他童年时,中国传统木刻水印版画承载着“祈福纳祥与道德教化”的双重功能,在电视未普及的年代,这些版画是宣传传统价值观的教科书。面对技艺日渐式微,他坚持“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,才能十年如一日”。为守护这份文化遗产,他先后为七十余幅作品成功申请著作权登记,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。

2019年的春天,小区菜地旁支起的木桌成了非遗传承的“方舟”。5岁的儿子握着毛笔,在油菜花香中写下第一个篆字,这让他笃信书法教育应从孩童抓起,并由此创办公益书法班。三年后,公益班里稚童的笔尖已能游走于篆隶楷行,孙宪喜知道,文化的根须正悄然扎进新土。

为让千年技艺“活在当下”,他研发出红宣纸版画专利,将现代人忌讳的白纸化作吉庆的绯红。刻刀下的题材也从古时孝道故事延展至科技进步、国泰民安的时代画卷。在他的工作室里,木版纹样正跳出纸面——手袋上的门神威风凛凛,T恤衫上的祥云纹随着身形流动,“传统技艺要想老树发新芽,得接现代生活的枝”。面对数字浪潮,他通过多个数媒平台公益授课,让千里之外的人用碎片时间学习非遗。目前,孙宪喜正筹备将所学心得凝成专著,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一代,让后来者看见,这代人手握刻刀刻下的不仅是版画,更是文明接力的刻度。

“胸藏文墨怀若谷”,孙宪喜像一盏守夜灯,既照亮千年技艺的肌理,更点亮无数人心中对文化根脉的珍视。

刘烺:跨界逐光的复合型人才

2025092600003.png  
刘烺  

24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

进化(海南)控股集团 总经理

四川省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

“2023年度国际会计杰出成就奖”

刘烺深耕财务领域二十余载,既能精准解读报表背后的经济密码,又善用专业视角在公共事务中建言献策。"用科学知识为政府建真言,为百姓传心声"的履职理念,在他提交的多份高质量提案中得到生动诠释。

当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财会行业时,刘烺展现出战略前瞻性。他提出"人本身的智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"的理论,强调"决策者需以'苟日新、日日新'的姿态构建技术应用新范式"。管理决策者既要善用AI提升效率,更需警惕“数据偏见”带来的系统性风险。他认为,财会行业的未来,不再只是算账报税,而是要懂技术、会管理、能决策。

同时,刘烺在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完成了"硬核"跨界。从财务专家到机械自动化学习者,从撰写经济评论到斩获钢结构建筑专利,他带着"单靠财会知识难以应对时代需求"的清醒认知,在理工领域开辟新战场。他笑称:“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有机会跨专业学习理工科知识,还收获了一个钢结构建筑专利!”

除了忙企业、跑项目、搞创新,他还曾担任过实验学院的教学督导员,曾获评为“在线学习之星”,刘烺以知行合一诠释终身学习真谛。身兼多重身份,刘烺将终身学习视作"对抗不确定性的利器"。在他看来,知识储备构建的笃定感远胜物质财富的堆砌。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交汇处,这位永不停歇的跨界者正以独特的知识图谱,书写新时代企业家的创新答卷。

李硕:以跳绳运动搭建全民健康桥梁

2025092600005.jpg  
李硕  

24秋 行政管理专业

2021年世界锦标赛车轮跳世界冠军、交互绳世界亚军

2021中运会跳绳冠军

全国冠军 16 个

从世界冠军领奖台到学校和社区的运动场,李硕用一根跳绳串起了两种人生角色。这位曾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赛场的运动员,如今以教练身份在绳索间编织着更宏大的梦想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,他积极组织比赛与培训,走进校园和社区开设课程,并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教材与视频教程,让跳绳变得可学、可练、可持续。

 谈及2021年世锦赛车轮跳夺冠时刻,李硕眼中仍会泛起光彩。当车轮跳团队以"与音乐完美共振"的表现征服评委时,他们验证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默契与坚持的力量。

从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,到带领团队成长的教练员,李硕经历了一次身份的深刻转变。“最大的挑战,是从关注自我转变为关注他人。”他开始研究每位队员的特点,因材施教,同时传授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训练方法和心理调节经验,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自我。

李硕希望跳绳不再只是竞技舞台上的亮点,也能成为全民健身的桥梁。当绳索划出的弧线连接起不同人群,这项运动才真正焕发新生。他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跳绳运动中,每一个人都能循着绳摆的轨迹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——或是突破自我的成就感,或是重塑身心的自信心,亦或是单纯享受多巴胺迸发的纯粹快乐。这位昔日的世界冠军,正以矫健身姿在竞技高峰与生活原野间搭建桥梁,让曾被奖牌定义的运动梦想,化作人人触手可及的健康星火。

当高启富的工匠精神织入教育经纬的课堂,当孙宪喜的刻刀在红宣纸上刻画时代图腾,当刘烺用跨界知识图谱打破认知边界,当李硕的绳索串联起全民健康愿景——他们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答案:文明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,而是要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,让专业知识穿透行业壁垒,让个体价值融入社会脉动。当这样的精神薪火相传,我们便能看见——真正的匠心,永远在守艺与焕新的平衡中,在破界与扎根的交响里,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史诗。